张天铭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四章 匪其彭(上),唯有华夏,张天铭,三八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且说杜宇父子二人接上头以后,便立刻按照蚕丛临别前的指示,开启了回到“初心”的旅程。

所谓初心,其实就是青城山。那是最终变成了蜀族的这一支脉,从风族分出来之后,穿越青藏高原时翻过的最后一座山。

而成都平原,就成了蜀族来到蜀地后的第一个聚居区。

在“新一代”蚕丛和杜宇的共同领导下,蜀族开始去尝试一种政治和军事双权既分立又互补的社会组织形式。

长久的战争,也使得蜀族人深切体会到了协调统一的重要性,没有人会再去嚷嚷着过那种各自为政的自由生活了。

蜀族这种发源于生活的实实在在经历,而生成的对于“统一”概念的认可,与迹天涯源自于对天道的观察,而产生的对“统一”的追求,不谋而合。

共同的价值观,使得蜀族与华族的融合成为了可能。

但这是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。

就现在而言,蜀族离开了大巴山脉南端,放弃了大片领地,主动退回到成都平原生活的选择,无形当中给华族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便利空间。

其中最大最直观促进,就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华族都不会再受到来自于南端的威胁了。

文明的发展就像碳基生命的诞生,极像是某种巧合。

太行山脉的流浪者们,就成了那幸运的天选之人。

当文明的发展需要他们有一个理由团结到一起的时候,蜀族在南方出现了。

当他们需要静静地完成文明的原始积累时,蜀族又悄然身退,将发展的空间归还给了华族。

华夏的文明,就像是一个全世界人类智慧的集合体,从诞生的伊始,就肩负起吸收每个人类加入的使命。

作为这个伟大文明从无到有的见证者,迹天涯自从派出飞石等人在伏牛山一带建立观察基站之后,一直就在试图思考出一个问题的答案:“为什么蜀族会出现在伏牛山一带?”

根据他在华族各部族人中收集到的信息,再结合他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看,伏牛山怎么都不会是蜀族出川的第一选择才对。

且不说两地相距不止千里,单说那千百条河流的阻隔,就应当制止了这个族群行进至此的企图才对,更不要说还要翻越那横亘在两地之间的大小群山了。

每每想到这里,迹天涯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叹一番:“蜀族所拥有的文明,竟已先进到如此的程度了吗?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土匪帝皇

雪鹰

在大明的那些年

间隔中人

靠复制,带领帝国崛起

玖九八一一